雖然切割軋制工藝有效提高了運行率,大大提高了產量,但受鋼溫波動、軋槽磨損、孔系統設計、衛生指導安裝、軋槽加工精度等因素影響,每個軋件尺寸不可能完全相同,即線差,如果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,需要保證鋼材質量,需要通過各種手段縮小線差。線差的主要原因如下;
1.預切15架或16架進口導衛不對正軋線,偏向一側。此時,由于斷面積大,來料被切割后偏向一側的成品尺寸較大。
2.孔型磨損不一致。由于軋槽冷卻不一致、前次材料形狀不規則或衛生孔設計等因素,磨損嚴重的一線斷面積會增加,導致成品尺寸。
3.兩側輥縫不一致。換輥調試時,由于15-18架兩側輥縫控制不一致,輥縫大的一側孔面積較大,導致成品不同。
4.軋槽加工精度不高。這主要與軋輥材料、制修車間成型工具的磨損和修復精度、加工方法有關。
5.12-16架次料形控制存在問題。切分生產非常注重12-16架次料形的匹配,匹配不好會造成線差。
6.線差的主要原因一般集中在K4軋槽老化、K3K4導衛對正、K6材料變形等方面。
四線差的解決方法
1. 準確安裝導衛。在換輥前要預調好導衛,確保各方位對中,并固定好。
2. 改進15,16架冷卻水管,加強冷卻效果,生產過程中做好點檢。
3. 換輥時點動軋機,用同樣的焊條測兩側輥縫,偏差控制在0.1mm以內。
4. 改進軋輥材質,15,17,18采用高速鋼軋輥。聯系加工部門提高加工精度。
5. 嚴格按工藝要求控制好各道次料形,按要求用樣棒調整導衛間隙。